(27 July 1940 – 30 June 2009) was a German modern dance choreographer and a leading influ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nztheater style of dance.
1982 Nelken (Carnations)
「康乃馨」其實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:關於花、人、舞蹈、天堂的故事,故事的開始先從舞台上成千上萬粉紅色的康乃馨花田說起,每朵綻放的花,似乎都在訴說天堂的快樂,舞者們拿著椅子陸續進入舞台,將椅子排列成馬蹄形,優雅的歌劇烘托出愉悅的氛圍,樂曲終止,舞者安然入座,竊竊私語,交換愛的蜜語。爾後,一名舞者以肢體語彙詮釋「我所愛的人」,歌聲引領出婚禮祝福的意像,共築永恆愛巢的夢想繞樑迴盪,舞者欣喜若狂,在一大片花海中分享快樂的時光,在天堂花園中尋找失去的童真。
但包許並未刻意沉溺在如此歡樂的氣氛中,她搓揉暴力的色素投入海水中,一群舞者在沙灘邊將手埋在土壤,當玩得盡興時,外力介入干擾,為什麼快樂總是難以持續?「康乃馨」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,答案則留給觀眾自我推敲。舞者在花園中尋求那份兒時的童稚與快樂,雖然一次又一次的被外力驅逐,但又再接再力的回到舞台上,嬉戲的意念為重或禮教的規範為先?舞台上呈現兩相較勁的角力戰,一如真實人生的舞台,霎時台上台下難分軒輊。
說故事的時間到了,舞者排成一行以接力的方式進行,內容可能是幼時的夢想,可能是父母的諄諄告誡,也可能是有關家庭紀念品的歷史。他們渴望分享彼此的愛,然而愛是一種很複雜的情感,溫柔是最容易了解的部份,但是因忌妒而產生的暴力行為卻常常是社會版的頭條新聞,「愛情如同死亡般地壯烈,忌妒如同墓碑般的無情」,包許使用大量重覆性的暴力肢體語彙來表達她內心深處渴望的溫柔,如同美國導演大衛林區的「藍絲絨」,在目睹一連串血腥暴力性虐待的感官刺激之後,乍見一片溫熙的陽光,才能真正的聽見溫柔的鳥鳴。
演出者帶著道具踐踏康乃馨,狂烈的表演使觀眾秉氣凝神,舞者一個接著一個帶著椅子走至前舞台併排座好,雙腿不時畫著橫線及交叉,這種笨拙的姿勢逐漸地轉變成急馳的狂奔,如同行人們穿梭於街道,翻飛的外在舞蹈技巧及內在的想像力交會在舞台交叉路口。這些生活化演出的舞者,看起來倒像是在城市交叉口奔馳的巴士旅人,而魔術師、體育家、馴狗師、提琴家等客人的出現,更打斷了一貫傳統的平鋪直敘陳述,加強了這生命片斷的疏離感,想必受到劇作家布列希特(Bertolt Brecht)精神感召所致。燈暗了,只見舞台上殘留的康乃馨花瓣,它是唯一的見證人,只有它知道曾經有過的童心及愛的爭戰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